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投稿指南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本站!
 护理教育论文
标准化维持对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能力及依从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20 点击: 发布:本期刊
摘    要:目的 运用标准化维持(Standardization Do Check Action,SDCA)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教育,建立其专属的个体化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SMBG)标准操作流程并促进持续监测,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监测技术、监测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且首次进行SMBG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48例。在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SMBG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SDCA循环管理的SMBG个性化教育和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采血疼痛程度;SMBG技术、监测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两组采血疼痛程度、SMBG操作评分、监测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比较,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以SDCA循环管理建立个体化SMBG标准操作流程,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教育和管理,能有效提高其监测技术、监测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保证血糖测量结果的精准性,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程度,制订合理的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和降糖方案,控制病情进展,延缓和防止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 自我管理 SMBG 血糖监测依从性 SDCA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国内外研究发现,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胰岛素剂量、饮食和运动方案,从而帮助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检测和预防低血糖及极端高血糖[2-3]。血糖监测需要个性化的管理,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病程、预后、治疗方式、血糖的状况,给予个体不同的血糖监测方案[4]。我国患者对SMBG的重视度不够,执行力较低,已有研究表明能够进行SMBG的患者仅占11.9%~37.1%[5],超过35%的糖尿病患者从未进行过SMBG[6]。而在实际的患者自我监测过程中,其操作技术也是影响血糖测量结果精准性的关键因素,且次数繁多的指尖穿刺采血带来的疼痛引起患者情绪改变不利于建立SMBG依从性。我院内分泌科运用标准化维持(Standardization Do Check Action,SDCA)管理对糖尿病患者实施SMBG的个体化教育和管理,减轻采血疼痛,使其乐于主动掌握监测技术,提高监测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保证血糖测量结果的精准性和测量的持续性,有助于评估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订合理的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和降糖方案,控制病情进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便利取样原则选取 2019年 3月—2019年 6 月在江西省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符合 WHO(1999 年) 糖尿病诊断标准且首次进行SMBG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首次进行SMBG;②既往未接受过专业的SMBG培训;③能正常沟通,无认知和行为障碍;④生活自理,有自主活动能力;⑤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排斥、拒绝接受SMBG;②肢体功能障碍;③急性感染者;④存在认知障碍、精神疾病;⑤糖尿病严重并发症。96例研究对象中,男71例,女25例;年龄20~78岁;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参照组(48例)。两组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进行伦理审查,文中所用数据未涉及患者隐私,研究内容符合伦理原则。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年龄
(岁,x¯±s)
性别[例(%)]
文化程度[例(%)]
病程[例(%)]
男 女
大专及以上 初、高中 小学及以下
<1年 1~2年 2.1~3年
观察组 48 52.04±26.75 37(77) 11(23) 20(42) 22(46) 6(12) 21(44) 17(35) 10(21)
参照组 48 52.19±27.03 34(71) 14(29) 22(46) 23(48) 3(6) 22(46) 11(23) 15(31)
统计量值 0.6371) 0.4872) 1.1172) 2.3092)
P值 0.331 0.485 0.572 0.315
1.2 方法
1.2.1 常规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糖尿病专科护士以多媒体视频或文字材料形式进行SMBG常规教育,发放《糖尿病患者手册》,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治疗方案、出院指导、血糖监测记录表等。科室将SMBG的内容以口诀和图谱的形式制成宣传画挂于病区走廊墙面,供患者随时参照学习。
1.2.2 实验方法
建立SMBG小组,运用SDCA循环对观察组实施SMBG教育和改进优化。SDCA循环法是按照标准(Standard)、执行(Do)、检查(Check)和总结 (Action)循环进行标准化维持[7],对改进过程中的相关流程进行标准化,平衡运行后检查效果,最后进行总结并调整。通过SDCA循环的平滑运行,使改善效果得以有效巩固和维持。
1.2.2.1 制定标准(Standard)
标准制订是SDCA循环的关键性步骤,该循环以制订标准为起点,制定标准的过程就是一个流程改进的小循环[8]。SMBG小组以《江西省护理技术操作规程》[9]的血糖监测章节内容,结合“血糖监测标本采集标准操作流程”[10]建立SMBG的标准操作流程。改进部分如下:①测试前准备:检查试纸的储存及有效期;②测试过程:轮换选择适宜的采血部位(避免大指和小指)、采指血前温水洗手擦干、手臂轻微下垂、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按摩采血部位、以60°~80°的角度进针、轻压血液自然流出、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第一滴后、试纸侧吸第二滴血液、一次吸取足量血样;③记录结果:由患者自行将血糖值记录于“血糖监测日记”中;④血糖值异常的处理:对测试结果可疑应重测、联系医生采取干预措施、前往医院就诊。
1.2.2.2 实施教育(Do)
患者教育能使其了解并掌握在治疗过程中自我管理与血糖控制的重要性[11],进而建立SMBG依从性,包括规范化的血糖测试和记录、血糖结果的解读及糖尿病相关知识等。①示范教育,实施血糖监测SOP示教。帮助患者在实施SMBG过程中避免错误操作的发生,提高自我监测的效率[12];②实际教育,获取体验式学习经验。观看和亲身参与操作流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其印象,对他人或自己在操作中的亮点和欠缺之处有更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在自己今后的操作中可以起到提醒作用,学习亮点,改正和弥补欠缺之处[13]。实验组自行组队,两人一组,在DM专科护士的指导下互相进行血糖监测操作,并进行血糖值的解读,提出处置建议。如此在队友血糖监测的各个时段反复进行SMBG练习。当患者熟练掌握血糖监测技术后,自信增强,进而提高对SMBG重视程度;③个体教育,建立依从性。DM专科护士向每位患者讲解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指出现阶段该患者在血糖监测和血糖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患者共同制定血糖要达到的短期目标[14]。在患者床头放置“血糖监测日记”(正面标注有患者血糖监测时段、频次,反面注有各时段血糖正常值范围及个体血糖控制目标),提醒患者按时监测血糖和记录,利于其自我查找原因、医生调整用药;对记忆力差的患者,为其设置血糖监测提醒闹钟,使之建立定时监测、记录的依从性。当实现血糖稳定控制后,患者获得的成就感也能促进监测依从性的建立,形成良性循环;④连续教育,提高参与度。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在了解患者共性需求的基础上掌握患者的个体健康认知状况,明确具有个体化特点的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患者个体的连续性教育活动。内分泌科每季度举办各类主题的糖尿病学习班,邀请血糖控制良好、遵医行为尚佳的患者分享SMBG心得及自身成效。
1.2.2.3 检查效果
(Check) 任何一个工作流程或标准 ,实施初期都会呈现不稳定状态,稳定现有流程和标准就需要SDCA循环[15]。SDCA循环的改进效果取决于对新标准的执行力度[8]。①查房或随诊时,医务人员向患者索要“血糖监测日记”,检查SMBG的执行情况,以引起患者对SMBG的重视,促进依从性建立。②每日安排观察组10名患者担任健康教育讲堂分组授课的SMBG操作示教者,增强患者自信。在患者示教SBMG操作时,同步考核其操作技术并评分。
1.2.2.4 分析总结(Action)
标准是否适当决定了SDCA 循环的后期成效 ,因而只有通过分析、实践并验证效果后才能确立最终标准[8]。①个性化促进:每位患者都有着不同的病情及影响因素,SMBG小组区别不同个体的特殊性,制定适宜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并实施。②互动优化:患者进行反思和问题查找,通过问答形式实现SMBG小组与患方间的互动和疑问解答,再列出需改进的问题清单。SMBG小组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分析后逐一优化。例如采血减痛举措:选用小型号针头采血、采血前按压合谷穴1 min[16]、根据皮肤的厚薄选择进针的角度等;患者记录血糖值时旁注穿刺部位,帮助记忆而轮换采血部位,减轻疼痛感,减少感染发生[17]。SMBG小组结合优化举措建立患者专属的个体化血糖监测标准操作流程,并以纸质版的形式收入患者的“血糖监测日记”或电子版存入患者手机。③家庭支持:提倡和引导糖尿病患者的家属/或照护者陪伴参与整个教育过程,当家属/或照护者了解和体验之后,能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支持和扶助,利于患者建立长期监测依从性。
1.2.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2.3.1 操作技能
由糖尿病专科护士以血糖监测标准操作流程评分标准(百分制)分别对两组SMBG技术进行考核,评价操作技术掌握情况。
1.2.3.2 痛觉指标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比较两组采血疼痛程度。将标有10个刻度的游标卡尺,两段分别记为0分、10分,其中0分为无痛,10分为最剧烈的疼痛,让患者自行在刻度上标出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位置。
1.2.3.3 自我管理能力
使用Deborah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以饮食自我管理、运动自我管理、遵医嘱用药、血糖自我监测四个方面的得分高低来评估预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该量表评分标准为良好:>28分;一般:21~28分;差:<21分。由SMBG小组分别发放调查表给两组患者填写,将每张表格的每个条目所得分数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行为与意识的得分相结合,得出综合分[18],此分值越高,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2.3.4 监测依从性
以“血糖监测日记”为依据,累计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按医嘱要求的频率、时间点监测并记录血糖值的次数,评价两组的监测依从性。按要求监测并记录了血糖值的计入依从率;未按要求监测/或未监测血糖的视为不依从。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所有数据均双人核对录入。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描述,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MBG操作考核和VAS得分比较
观察组SMBG操作考核得分高于参照组;采血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SMBG操作考核得分及VAS评分比较 (分,x¯±s) 
组别 n SMBG操作考核得分 VAS评分
观察组 48 97.12±2.33 1.78±1.06
参照组 48 76.84±8.25 2.53±1.41
t值 16.389 -2.946
P值 <0.01 0.004
2.2 两组自我管理评分比较
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分,x¯±s)
组别 n 饮食自我管理 运动自我管理 遵医嘱用药 血糖自我监测
观察组 48 26.98±3.47 33.03±2.96 28.83±3.49 30.78±1.62
参照组 48 17.83±3.28 20.91±1.70 17.02±0.82 20.53±0.41
t值 13.276 24.599 22.823 42.496
P值 <0.01 <0.01 <0.01 <0.01
2.3 两组出院后1个月的血糖监测依从率比较
观察组血糖监测依从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出院后1个月的血糖监测依从率比较
组别 n 应监测血
糖频次 完全依
从频次 未依从
频次 监测依从
率(%) χ2值 P
观察组 48 2368 2205 163 93.12 1446.098 <0.01
参照组 48 2552 1070 1482 41.93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慢性发展疾病,治疗周期漫长,患者无法在院内进行长期治疗,为控制病情发展,出院后还需继续自我监测血糖变化,并且终生维持治疗[19]。患者病情存在个体差异性,治疗目标和方案又不尽相同,故糖尿病的控制已从传统意义上的治疗转变为系统管理,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位糖尿病患者均应充分认识糖尿病并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等机构发布的指南均强调,SMBG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组成部分,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需进行SMBG[20]。
循证证据证实糖尿病患者采用SBMG能有效改善血糖,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疾病状态,提供一种积极参与糖尿病管理、按需调整行为及药物干预、及时向医务工作者咨询的手段,从而减少糖尿病的相关终点事件[21]。本研究运用SDCA循环管理法,为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体化SMBG标准操作流程并进行SMBG及其相关知识的指导、训练、实施、改善,减轻了频繁采血导致的疼痛,使患者接受/或不排斥长期的SMBG;使得观察组SMBG能力、监测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保证了血糖测量结果的精准性,同时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患者按医嘱监测血糖是医疗措施得以奏效,血糖得以有效控制的前提[22]。只有做到规律监测血糖,才能及时发现其波动情况,进而分析原因,调整方案严格控制,减少血糖过高或过低引发的危险,阻止并发症的发生[23]。近年来,国内不少地区都以慢性病为切入口,推行分级诊疗,优化疾病管理,通过分级诊疗减轻疾病的社会负担[24]。本研究仅从三级医院层面对糖尿病患者的SMBG技术、监测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进行改善,今后将充分利用我院的区域医疗联和体,把诊疗服务从医院拓展到家庭和居民社区,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长期的健康保健观念,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高血糖控制率。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八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33.
[2]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Older adults.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J].Diabetes Care,2017,40(Suppll):S99-S104.
[3] 陈妍,林羽,林娟,等.2型糖尿病急诊患者危险因素管理及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5):5-8.
[4] 吴佳玲,程康耀,吕伟波.自我血糖监测的国内外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21):35.
[5] 戴蓉.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研究[J].实用医药杂志,2015,32(9):845-846.
[6] 马龙飞,乐嘉宜,魏魏,等.同伴支持模式在2型糖尿病自我血糖监测中的应用[J].上海医药,2017,38(24):47.
[7] 晋飞,李玉志,王思诚,等.基于SDCA循环实现继电保护“六统一”管理[J].科技企业,2014,7:36.
[8] 鲍文丽,王字群,叶莺,等.SDCA 循环对降低CSSD牙科小器械错失率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7):115-116.
[9] 江西省卫生厅医政处.江西省护理技术操作规范[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79-181.
[10]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便携式血糖仪临床操作和质量管理规范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6):2866.
[11] 王洁梅,刘春,宋伟.基于社区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案[J].当代医学,2019,25(18):189.
[12] 罗秀琼,任云霞,杨晓娟,等.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 (1):169-171.
[13] 杨柳,徐丽芬.临床护士对护理工作坊模式的评价及反馈[J].科学咨询,2018,40:74.
[14] 苑记清,魏楠.体验式健康教育在提高住院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中的作用[J].天津护理,2015,23(4):336.
[15] 康英.PDCA联合SDCA在安全给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6,36(7):49-50.
[16] 张晓敏,曹静,郭颖,等.品管圈在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4):49.
[17] 韩云,孙志琴,李小娜,等.自我血糖监测手套在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3):331.
[18] 孙硕.“1+N”延续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控制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9,26(1):36.
[19] 张夕围.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6,31(12):181.
[20]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J].糖尿病天地,2016,10(5):205.
[21] IDF.IDF diabetes atlas[EB/OL].Http:www.diabetesatlas.org.[2015-12-20].
[22] 苑记清,魏楠.体验式健康教育在提高住院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中的作用[J].天津护理,2015,23(4):336.
[23] 解杰梅,顾桂芹,宋振兰,等.健康信念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9):7.
[24] 王甦平,马佳莉,朱伟俊,等.社区糖尿病患者分级诊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7):1164.

企业信誉保障

企业信誉保障

工商可查,网站备案可查

售后服务保障

售后服务保障

一对一跟踪,确保零错误

客户信息安全

客户信息安全

客户资料严格管理和保密

无条件退款

无条件退款

发表不成功全额退款机制

期刊质量保障

期刊质量保障

正规期刊,全文网上收录